△ 點擊圖片可查看廣東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成就
角膜盲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疾病
由於多方面因素
我國各地眼庫的角膜來源奇缺
不少患者只能被動地等待捐獻
角膜盲患者有可能通過角膜移植重獲光明
但國內眼庫奇缺的現狀
讓醫生和患者都陷入失望當中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角膜盲患者將迎來光明與希望
近日,松湖妹了解到
來自松山湖的
廣東博與再生醫學有限公司
牽頭獲得2018國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生物醫藥領域
“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代替”
重點專項角膜再生材料制備
暨有序組裝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
據了解
項目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後
將會獲批項目總經費1000多萬!
而且項目完成後
藥監局可優先審批,加快產品上市進程
那麽這個項目將會為角膜盲患者
帶來怎樣的利好呢?
帶著疑問
我們來了解壹下吧~
廣東博與再生醫學有限公司(簡稱“廣東博與再生”)是壹家專業從事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產業化的高科技企業,涵蓋組織工程產品、幹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在組織工程產品開發、臨床前研究與評估體系建立、標準制定、臨床研究與產業化領域積累了大量工作基礎。正在開發除角膜外,還包括皮膚、骨、軟骨、肝、腎等人工組織與器官。在東莞市政府的支持下,集團母公司已經與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簽訂協議,建設松山湖再生醫學產業園,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再生醫學產學研基地,以及相關產業的集聚中心,成為亞洲再生醫學研發“矽谷”。
相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項目的開展
新型人工生物角膜研發成功後
可以治療更多的角膜盲患者
使其重見光明
恢復其生產與生活自主能力
為更多的角膜疾病患者帶來光明和希望
目前國外雖然已有以高分子材料如PMMA等為原料研發制作的人工角膜,但這些人工角膜均為人造高分子化學材料制成,存在生物相容性、無法形成角膜上皮,不能與患者自體組織完全整合等缺點。人的角膜看起來薄而透明,卻是由無數排列緊密、縱橫交錯成網狀的膠原纖維構成,光靠化工分子材料等純人工材料,目前無法做出這樣精密復雜的結構。
廣東博與再生所研發的人工生物角膜是以天然動物角膜為原料,經過全新設計等優化工藝,經過病毒滅活及脫細胞工藝等多級處理,去除了異種細胞及抗原性物質,保留了天然角膜膠原纖維結構,有利於細胞附著、移行和增生,促進組織再生,生物相容性明顯優於高分子材料的人工角膜。角膜能與周圍組織快速整合,並隨著自身細胞的遷入改建,移植角膜逐漸透明,患者視力逐漸恢復。
研究方向與生產環境
廣東博與再生的核心研發團隊在成功開發第壹代人工生物角膜的基礎上,聯合中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包括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聚合物復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功能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得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醫藥領域“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重點專項支持,圍繞角膜臨床難題開展研究,預期突破角膜材料異物反應、降低抗原性和免疫應答、提高角膜材料的組織誘導活性、突破其的儲存運輸限制和生產工藝放大等關鍵技術問題,通過多中心臨床試驗完成臨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最終實現人工生物角膜的產業化。
公司配備了先進的研發及生產條件,建設了標準的萬級潔凈廠房,建立了人工生物角膜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工藝,開發自動化生產設備,按照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無菌與植入性醫療器械實施細則,制定了包含生產、質量、采購、設計與開發等業務的質量管理體系,並在產品實現全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
相信未來
廣東博與再生醫學有限公司
會發揮自身技術優勢
為角膜盲等眼疾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為園區生物產業向上突圍按下“加速鍵“!
編輯:Chu
本文來源:幸福松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