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關於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未來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9-25 14:23:46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關於壯大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未來產業加快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東府辦〔2024〕18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府直屬各單位:

  《關於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未來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妳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反映。


  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9月14日


  關於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未來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家、省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部署要求,搶抓新壹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壹、總體要求

  (壹)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強前瞻謀劃和政策引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策源與成果轉化高地,形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不斷擦亮“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為東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7年底,全市規模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不少於7個,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0000億元,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42%,工業投資年均增速不低於10%,新壹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發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下壹代移動通信(6G)、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未來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發展初具規模,重點突破壹批細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未來產業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5至10年內從小到大、10至15年內從有到優,成為新的增長點。

  二、重點方向

  (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細分領域

  1.新壹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移動終端、高清顯示、汽車電子核心技術和應用創新。重點突破虛擬現實底層基礎技術,加快虛擬現實關鍵器件研發創新,加速沈浸顯示終端推廣,豐富5G與智能終端的多元融合產品供給和虛擬現實應用。推動存儲芯片、圖像傳感器、射頻功率器件等核心元器件以及關鍵基礎材料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布局超高清視頻顯示應用產品生產線。支持企業全力拓展汽車電子新賽道,聚焦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車控開展“智能移動終端+AI”“智能移動終端+泛在網絡”等應用創新。支持以松山湖、濱海灣、長安、塘廈為重點建設集聚區,培育世界級智能移動終端產業集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

  2.高端裝備產業集群。重點推動高端數控機床、柔性制造自動化、工業母機、機器人伺服電機等技術發展。積極推動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向高端裝備集群化發展,加強高端數控機床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加快高端數控機床、柔性制造自動化生產線等推廣應用,培育核心零部件企業和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推動工業母機企業提升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水平,加快新產品研制與推廣應用。引進伺服電機、減速器等行業龍頭企業,完善和鞏固產業鏈。積極推動工業機器人在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和裝備制造的集成應用。支持以松山湖、濱海灣、厚街、謝崗為重點建設集聚區,鞏固高端裝備產業競爭優勢。(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

  3.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車規級半導體、先進封測和集成電路設備。聚焦碳化矽、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發展,支持提升襯底外延生長工藝,大力發展高頻高壓器件產品。著力發展汽車電子產業,加快在汽車半導體領域的布局,重點發展車規級半導體產業。圍繞先進封裝領域,支持晶圓級封裝、2.5D/3D封裝、系統級封裝等技術研發,建設集成電路中試驗證平臺。支持自主研發集成電路生產設備、切割設備、封裝測試設備、清洗設備,發展壯大半導體設備產業。支持以松山湖、濱海灣、臨深新壹代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為重點建設集聚區,打造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市發展改革局牽頭)

  4.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高性能合金、新型生物等相關材料。聚焦光刻膠、光掩膜、集成電路制造和封裝等方面材料,重點發展以OLED、柔性顯示等為核心的新型顯示材料及光電材料、高端靶材等重要電子功能材料。發展氮化鎵、碳化矽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發展以先進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材料為主的高性能合金材料,支持研發具有原創技術的高強合金、高溫合金、耐蝕合金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材料。鼓勵發展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透析材料、醫用級高分子材料、植入電極、3T以上高場強超導磁體、臨床檢驗質控用標準物質等新型生物醫用材料。支持以松山湖、水鄉、寮步、大朗為重點建設集聚區,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壯大。(市科技局牽頭)

  5.新能源產業集群。重點推動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氫能、輕型動力等新能源產業發展。重點圍繞汽車電子、智能座艙、充換電系統、高性能電池及材料、IGBT、燃料電池及系統、新能源裝備制造等環節發展,鼓勵固態電池、液流電池以及鈉、鎂、鋅等高安全電池研發及孵化驗證,打造大灣區重要的新能源產業特色制造中心和創新發展高地。加快建設國家級新能源(儲能)檢驗檢測認證平臺。推動光儲充換檢多場景應用推廣。支持以水鄉、松山湖、塘廈、長安等地為重點建設集聚區,打造新能源產業特色制造中心和創新發展高地。(市發展改革局牽頭)

  6.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壹類創新藥、幹細胞與基因治療、體外診斷、高值醫療耗材(心腦血管植入器械、骨科醫療器械、牙科醫療器械等)、核醫學和醫療影像器械。加強智慧醫療、第三方醫學檢驗檢測及康養三大健康服務行業的支撐作用,構建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為核心引擎,智慧醫療與大健康服務為支撐的“研發+臨床+制造+應用”全鏈條生物醫藥產業支持體系。支持以松山湖、濱海灣、石龍、水鄉為重點建設集聚區,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高地。(市科技局牽頭)

  7.人工智能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算力硬件、智能產品和大模型應用。支持人工智能賦能移動終端、玩具、家具、家電、電動自行車等各類終端產品技術創新,在PCBA領域拓展“AI+制造”路徑,並推廣復制到光伏、模具等工業領域,以工業小模型支撐大模型開展訓練和調優。組建工業算法聯盟,加快開發壹批“開箱即用”的智能算法應用,支持大模型研發企業孵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模型。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規劃人工智能產業園,探索建設城市級人工智能算力公共服務平臺。支持以松山湖、濱海灣、南城、鳳崗為重點建設集聚區,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

  8.低空經濟產業集群。重點推動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飛行汽車等低空產業發展。支持發動機、螺旋槳、飛控系統、航電系統、主控芯片、精密元器件、核心傳感器/連接器、電機、電池、航空級碳纖維機體等產品研發,推進高能量密度電池、態勢感知、智能駕駛、低空航路設計等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以松山湖、謝崗、水鄉等為重點建設集聚區,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先行區。(市發展改革局牽頭)

  (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1.下壹代移動通信(6G)。重點推動第六代移動通信(6G)、衛星通信等下壹代移動通信硬件、技術、應用場景融合發展。開發衛星整星、網絡通信芯片、關鍵元器件、模組、終端、智能傳感、高性能射頻器件、6G和衛星智能終端等戰略性產品。著力突破智能終端與芯片、通信體制協議、入網認證、應用場景仿真、通導共生定義等關鍵核心技術。支持開展可見光通信收發端高效光電器件及光學前端產品研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

  2.前沿新材料。重點發展納米材料、新型固態電池材料、氫能產業重點新材料等新型材料。鼓勵籌建國家級納米技術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支持建設新型材料生產應用示範平臺。發展多元體系固態電池電解質材料、高能量密度新型固態電池正負極材料。發展先進有色金屬等先進基礎材料,以及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氫燃料電池系統材料等氫能產業關鍵戰略材料。(市科技局牽頭)

  3.具身智能。重點突破機器人“大腦”“小腦”“肢體”等關鍵技術群,推動機器人整機、基礎組件、軟件平臺研發制造和創新應用。支持開發低成本交互型、高精度型以及極端環境下高可靠型整機產品。強化機器視覺產業優勢,重點發展高精度具身智能專用傳感器,拓展機器視覺應用市場。構建具身智能高實時、高可靠、高智能的專用操作系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

  4.未來生命健康。重點聚焦合成生物學在食品飲料產業中的運用,以“合成生物+健康食品”為切入點,推動食品飲料產業升級叠代,加快發展未來食品產業。依托龍頭企業組建未來生物食品產業創新聯合體,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支撐未來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全鏈條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建設東莞市食品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打造“中試驗證+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創業綜合體,為合成生物學優質項目提供高品質低成本產業空間。支持以松山湖、茶山、東城為重點建設集聚區,加快未來食品產業發展壯大。(市科技局牽頭)

  三、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

  (壹)全面加強產業統籌。依托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全面加強產業統籌,推動建立、健全、落實“壹個產業由壹位市領導負責、壹個部門牽頭、各部門協調聯動、市鎮統籌推進”的產業培育發展工作機制,按照“管行業必須管產業”的要求,進壹步壓實主體責任。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兩大主題主線,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紮實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培育發展工作,並與市重點產業鏈工作保持動態銜接。(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二)建立“十個壹”工作體系。建立壹個產業集群對應“十個壹”的工作體系,包括制定壹套產業政策、建設壹個特色園區、引進壹家研發機構、打造壹個中試轉化平臺、設立壹支產業基金、成立壹家服務機構、推出壹批應用場景、集聚壹批龍頭企業、建設壹批重點項目、打造壹個品牌盛會,科學把握產業集群差異化、階段性發展特征,分類推進、精準施策,多措並舉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有關鎮街(園區)落實屬地責任〕

  (三)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動重大科研平臺建設,推進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建設,增強創新支撐發展能力。優化市重大科技項目資助導向,支持“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瞄準產業鏈薄弱環節開展全行業鏈條式集成攻關。加快布局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概念驗證中心、中試試驗中心、新產品導入中心等載體。(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四)推動與廣深聯動發展。深化與廣州、深圳在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等方面的融合發展,主動加強分工協作,推動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充分承接廣深源頭創新資源,大力推動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探索通過設置園中園、建設孵化器等方式,建設“反向飛地”,打造與廣深聯動的科技成果轉化制造基地。(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五)推動市和鎮街(園區)聯動發展。市級層面統籌整體規劃布局,制定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實施方案,出臺支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政策,推動優質資源向各重點布局區域傾斜,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聚發展。各鎮街(園區)結合屬地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圍繞重點發展的若幹個產業領域,做好空間載體和配套設施建設。市、鎮(園區)聯動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科技招商。〔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有關鎮街(園區)落實屬地責任〕

  (六)積極拓展應用場景。研究制定典型應用場景清單。加快新技術、新產品在重大項目中的規模化應用,打造應用試驗場。組織實施壹批示範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跨領域應用項目,加速新技術驗證、新產品規模化應用和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動態更新創新產品推廣應用目錄和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重點新材料、首版次軟件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七)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實施東莞新壹輪人才工程行動,面向全球招引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創新企業家,建立匹配產業發展需求的創新人才梯隊。加快建設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支持高校構建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新型學科專業體系,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擴大創新創業人才規模。充分利用東莞區位優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服務制度,完善市場化、國際化、創新價值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八)強化產業空間保障。打造壹批產業定位鮮明、綜合配套完善、運營管理高效的特色園區,前瞻布局和重點建設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進壹步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加速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發展。持續推進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園區,推動高品質低成本產業空間建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提供各類優質產業空間。(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自然資源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九)強化企業梯隊成長體系。完善“專精特新”企業“國家—省—市”梯度培育體系,培育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各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開展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專項行動,聯動“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加快壹級供應鏈企業集中布局,培育壹批產業鏈協同創新、技術攻關能力強的二級、三級供應鏈企業。支持制造業企業“個轉企、分轉子、小升規”。(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十)動態調整產業集群門類。加強產業發展跟蹤研究,在保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框架體系總體不變的情況下,結合東莞發展實際,動態調整、持續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體系。加強國內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態勢前瞻研判,更新調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優化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行動計劃。(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條:博邁醫療全球總部基地壹期封頂,預計2025年建成  下一條:東莞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线路攜手松山湖生物產業夥伴亮相第16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